相比于韩国在国内炸裂的存在感;在外网上,中国的存在感也开始高了起来。
因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开幕式。
巴黎开幕式之后,“北京奥运会”直接在美国本地的X平台登上热榜。
一时间,推上突然多了一群“中吹”。
7月27日,记录历史时刻的账号“historic vids”发布了一条推文,关于北京奥运开幕式中千人击缶的录像回放。该篇推文在短短几天内,浏览量就超过了三千万;而另一位KOL于26号发布的同样击缶视频,浏览量已经逼近恐怖的8000万。
这些推文下面,汇聚了来自天南海北国家的赞叹。他们极尽人类拉踩之能,一边赞颂着08年北京开幕式的牛逼(顺带夸两句12年伦敦开幕式)、一边痛骂着巴黎开幕式的灾难表现。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人委婉的表示,其实并不能欣赏得来这种千人击缶艺术——这其实没什么太大问题,毕竟审美方式不同;
有人则表示,“但是,这击缶的2008人中,有多少是trans(跨性别者)呢?”
“谁TM管你是不是”——另一位老外痛斥道。
事实上,拿北京奥运会和巴黎比确实有些掉价。纵向对比历代奥运会,巴塞罗那开幕式上的那惊世一箭、雅典奥运会的传统与复古、伦敦奥运会的工业之光、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热情奔放……哪一个都能压巴黎一头。
从某种程度来说,今年的这次奥运会,是一次彻彻底底的浪漫主义祛魅。
当全世界的聚光灯聚集在“浪漫之都”时,互联网的娱乐效应与放大镜效应,便已经将原本滤镜下的法国与巴黎那“浪漫”“自由”“包容”这些东西解构得一干二净。巴黎成了全球人的笑话,人们在神话崩塌的快感中,将其直接扔到另一个极端。
它直接照射出了一个血淋淋的现实:移民国度与白左思想的纵横,LGBT的作妖与某些资本团体的操纵,会带来一个怎样的群龙乱舞现状。
图为现任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就是前两天游泳那位),坚定的白左与zzzq拥护者,法国的现状少不了她的一份功劳
曾经,我很喜欢伍迪·艾伦的一部电影,叫做《午夜巴黎》,它将黎明时与细雨后的巴黎一点点雕刻,将埃菲尔铁塔与香榭丽舍那些地方的美丽尽收眼底;我的一位姐姐也曾去往巴黎,并在游记中引用波德莱尔的诗,称这个城市是一朵巨大的“恶之花”。
可如今呢?Man,what can I say?
关于“美”这个东西的看法,想必你我心知肚明。
一切的审美、一切的所谓美学,无论构成吹得是怎样天花乱坠,归根结底都要落在“个人感受”四个字上。
所以,对于上面这些玩意,这好看吗?
这他妈,真的好看么?
所谓思想境界的提高,是指眼界的拉低么?
如果中国以这种形式呈现自己的开幕式,会作何反应呢?
“那一夜,无数人心中的埃菲尔铁塔轰然倒塌,只留下塞纳河里腐臭的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