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半,马保国站在某夜店的舞台上。
他正向慕名前来的夜店观众,展现自己的成名绝技——“闪电五连鞭”。
暗色的聚光灯下,DJ鼓点响起。
他挥舞起手臂,一套连扭带蹦的丝滑小连招,宛如范德彪的鹰爪功一般行云流水。
台上,年逾古稀的老翁在独舞;台下,年轻的观众们掏出手机拍摄、欢呼。后面播放的《接化发remix》也时不时传来“接化发”的back up——这一切,怪异、荒诞却又莫名和谐。
那晚,所有人都在心照不宣地观看着。唯有一位保安未能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不小心笑出了声。
是的。如你所见,曾经的互联网顶流、混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马保国,如今,开始成为夜店顶流了。
马老师和夜店的渊源,其实早就已经种下。
自2023年开始,就有不少迪厅将恶搞马老师的《接化发remix》作为蹦迪的BGM;同时还将相关二创视频投射到大屏幕上,作为演出背景画面。
有鼓点、有低频、有律动、有流量——你能看见无数女舞者身着古装、踩着高跟鞋,迎合着抽象文化的音乐编织和遥远的马老师实现同频共振,让所有人感受鬼畜与缝合的力量。
而在互联网风口的热度褪去之后,马老师开始利用自己恐怖的知名度,深入到下沉市场去沉淀自己的受众。
蹦迪是身体的律动,马老师的武打,也是身体的律动。所以蹦迪等于武打、所以夜店就等于江湖。
而马老师,便是这江湖的隐居名宿。如今,这已经成了马老师在互联网“退休”之后的新就业方向。
来这夜场江湖中的看客,大多都戴着相同的面具:年轻、高压、寻求释放;
而在互联网上追寻马老师的用户,亦有着类似的画像——年轻、抽象,高压、寻乐。
于是,两拨人成为了一拨人;于是,互联网上的狂欢成为了现实中的狂欢。
每逢马老师出场,必有全副武装(有的甚至手持防爆盾)的保安护驾,必有美女相随、必有礼炮响彻与前呼后拥。坊间流传,马老师半小时的出场费高达20w+,不知真实报价究竟几何。
而在场子里,接、化、发与闪电五连鞭带上了鼓点,七十岁的老翁在聚光灯之下起舞。
每当他摆起起手式,以古稀之躯体在台上……“蠕动”之时。台下手机便齐刷刷地举起,将这人间奇景尽数收入,然后上传到互联网上,在某一隅发酵、蔓延。
马老师的舞步不甚灵光,乍一看颇为凌乱、无甚美感。而且每场的动作,似乎都有所差别。
一言以蔽之,“仿佛兮若黑土之蔽月,飘摇兮若台风之回雪。”
比起五连鞭,有人觉得“醉拳”二字,似乎才更适配他在夜店的演出
——众人皆醉他独醒的“醉拳”。
一如当年在夜场台上跳螃蟹舞的giao哥。
就这样,醉了又没醉的马老师,其巡演路径从一线城市的上海与深圳,直达蚌埠泰安等下沉垂直市场。凡是有知名pub的地方,就有马保国的身影。
在大宋,词人柳永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传说;而如今,凡有DJ曲处,皆能练马鞭。
马老师每到一处夜店,流量加持下的名人效应便开始四散蔓延。平时死气沉沉、无人问津的夜店官方账号,因为他的到来,也获得了流量之神的眷顾。
而随着他足迹的扩散,更多的人,也开始拜入混元形意太极拳之下,学会了何为“接化发”。
毫无疑问,这场巡演是成功的。而对于马老师的巡回演出,当代网民也为其给予了一个相当亲切的名字:
国产疯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