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幼稚园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积木的时候,给我带来最大乐趣的并不是亲手去搭建一幢幢高楼或创造一个城市社区。我喜欢让其他小朋友这么做,自己则扮演一只怪兽将整座“城市”夷为平地,然后站在一旁发出既痛快又邪恶的大笑声。
我觉得仅仅是用积木搭建东西特别没劲,只有将创造出来的玩意儿配合上自己脑补出来的剧情故事才会变得真正有趣。而这个故事可以是怪兽入侵摧毁城市,也可以是恐怖分子用炸弹毁灭地球——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原本死气沉沉的积木变得生机勃勃,不论怎么玩儿都不会腻。
《乐高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就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玩积木的这份快乐。它虽然不能真的让你在游戏中自由自在地拼接积木、创造故事,但却替你搭建好了一个“星球大战主题乐园”,让你能够轻松愉悦地踏上一段奇妙之旅。
以乐高的形式可以演绎出绝大多数类型和风格的故事,《哈利•波特》、《复仇者联盟》、《指环王》、《蝙蝠侠》都有着与乐高合作的先例,《星球大战》当然也不例外。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也可以看做是为配合电影《原力觉醒》而开发的换皮作品。
游戏中所有的星球、飞船、人物、道具均是由乐高积木构成的。在电脑图像特效的帮助下,不但各个人物的动作表情惟妙惟肖,而且战斗场面也显得足够热闹刺激——和需要拼命脑补才能想象出激烈场面的现实乐高积木相比,电子游戏的优势一览无余。
剧情上,本作基本上属于重新演绎电影《原力觉醒》的范畴,只不过它也根据乐高自己的低龄向、轻松向定位,大幅调整了剧本风格。比如,电影中原本气势恢宏的生死决斗在这款游戏里变得像“猫和老鼠相爱相杀”那样喧闹而欢脱。还比如,原本严肃悲情的生离死别场面,在游戏里却出现了“积木人拼接错脑袋”这种令人捧腹的场面。
最让我惊喜的一幕发生在某个激烈的战场上。我仅仅是用积木搭建了一台电视,刚刚还在数死抵抗的风暴兵们居然就纷纷放下武器,然后争先恐后地涌到电视前了。原来电视开始播放一部名为《乐高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电影……
和电影的基调不同,在这款乐高游戏中,看不到丝毫苦大仇深的情绪波动,也没有任何拯救星球和宇宙的沉重使命感。留给玩家的,是完完全全的放松——就好像生死和胜负真的就仅仅是场积木游戏一般。
这种轻松同样延续到了游戏的玩法层面上。和其他许多乐高题材的游戏一样,《乐高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虽然也有一个血量标识,但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Game Over可言。一旦血槽耗尽、倒地死亡,瞬间就可以原地满血复活,这个过程中只会损失一点儿充当搜集物的积木罢了。至于这些搜集物,几乎可以在地图上任何一个角落轻松找到。有趣的是,这种几乎没有惩罚的游戏机制,并没有破坏这款游戏的挑战性和关卡设计水准。
纵观整个游戏流程,你几乎找不出一种模式相对固定的玩法。它有时候是款动作冒险游戏,让你以第三人称视角控制角色四处战斗、搜集、解谜;有时候是一种傻瓜式的TPS,让你有模有样地在各个掩体之间穿梭、射击;还有的时候是镜头华丽、叙事流畅的互动电影,让你一边欣赏着精彩的剧情,一边对QTE进行快速反应。当然,这些玩法在设计上都不是特别有深度,不过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感官刺激已经足够抓住许多人的内心了。
各个可以自由行动的解谜冒险关卡在设计上非常精妙。几乎每个谜题都设计得简洁而直观,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必须要动一番脑筋才能真正解开。游戏中可以控制汉•索罗、莱娅公主、BB-8等一大帮星战角色,不同的角色不但有着完全不同的角色特性和战斗风格,还和一些特定的解谜元素息息相关。例如汉•索罗可以用勾爪抓住某些特定的支点,然后摆荡跳到指定的地方去。而可爱的BB-8机器人则能够把自己接入某些电子设备,然后获得相应机关的控制权。
当然,作为一款乐高游戏,谜题中也大量融入了非常明显的积木拼接元素。许多地方都需要用乐高积木临时搭建相应设施,帮自己渡过难关;当这种设施已经使用完毕后,还可以重新打碎,再拼接构造成其他所需要的形态。这样的设计不但完美契合了乐高自己独特的趣味,而且也让解密的过程变得更有层次感——只不过,类似的方法在许多其他题材的乐高游戏中也已经司空见惯,很难从中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玩法创新。
和其他绝大多数乐高题材的游戏一样,这部《乐高星球大战》的主要受众肯定会是年龄层相对较低的孩子们,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会在成年玩家中遇冷。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搜集积木、解开谜题、享受故事的乐趣是共通的,其所谓“低龄化”的风格有时候甚至还能起到唤起童心的奇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你即便是个告别玩具和积木很久的成年人,也完全可以像个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沉浸其中。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乐高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