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晋国-蒋济
展开No.06 正始奇谋 蒋济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曹魏重臣,四朝元老。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官至太尉,三国志中他与郭嘉、程昱、刘晔等人并传,足见其智谋能力。
蒋济可以说一手断送了曹魏江山的大魏忠臣,他一生为曹魏出过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多次在重大战役中有关键性的谋略。他曾智欺孙权,镇守扬州,又助曹操抵挡关羽。曹丕建立魏朝,蒋济做了尚书。直到魏明帝曹睿去世,蒋济都是魏国重臣,屡次献出奇策。曹睿赞赏他说:“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蒋)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但是,谁会想到正是这位“骨鲠之臣”竟然帮助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实权的功臣,并直接导致曹爽满门被杀。
曹魏正始十年,曹爽与司马懿的权力斗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司马懿用装病的办法骗过了曹爽。曹爽放松警惕,带着皇帝去祖宗陵园扫墓,司马懿趁其不在京城,遂发动政变。结果,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曹爽手足无措,进退失据。当时号称“智囊”的桓范劝曹爽不要回京城,而应该带着皇帝去许昌,竖立大旗号召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对于曹爽一族来说,其实当时的局势并没有那么难处理,要是按照桓范计策行事,瓦解司马一族并非没有可能,毕竟当时司马一族身边无非是一些宗族人马,根本没有像样的队伍。
得知桓范逃脱去找曹爽,司马懿颇为担心,因为他知道桓范是有两把刷子的。这时,一向跟司马懿交情很好的蒋济主动找到了司马懿,说了这么一句话:“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意思是:桓范虽然有智慧,但曹爽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必定不会被重用(这个记载有说是司马懿说的,有说是蒋济说的)。结果,真如蒋济所料,桓范的计策被曹爽否决。司马懿眼珠一转,说道:子通,我知道你也是大魏忠臣,我司马懿也是大魏忠臣,这个国家在这帮混蛋手中早晚要完蛋,我此次举事也是事出无奈,其实我只要曹爽放弃兵权,国家应该交给更善于治理的人,我保证他的各种待遇,不是两全其美么?
蒋济也老早就不爽曹爽一族了,于是在司马懿的怂恿下,写信给曹爽,说:“唯免官而已。”(只是罢免你的官职而已)。曹爽看了信,很高兴的说:“我只愿做个富家翁,就知足了。”于是,曹爽兄弟就这样拱手出降。可以说,正是有了四朝元老蒋济老先生的这个信誓旦旦的保证,才促使曹爽放弃抵抗,主动投降。众所周知,没过多久,司马懿就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曹爽全族。而蒋济老先生则拒绝了司马懿的一切封赏,在得知司马懿出尔反尔后,几个月内盍然而逝。
讲道理的话,蒋济应该属于魏国。可形势就是魏国军师超级过剩,碰巧蒋济还是对晋国的壮大有过突出贡献(虽然他并没有主观能动)的人,这样不如干脆就将蒋济划分到晋国,这样他才有出路。就如同郭淮,设想郭淮要是想以魏将身份转正不知道要排到猴年马月,可是适当挖掘一下其与司马一族的关系并且把他归入晋国阵营,则立刻就能作为无双武将登场。同样的情况还有后面说到的郝昭。
那么蒋济除了前文说的高平陵之变犯浑促成了司马懿的崛起,还有哪些特质符合晋国呢?
晋国一直没个正牌军师,司马懿也没有一个身边知己。开篇提到了,晋国未来国传势必会提前到与魏国并行,那么从215年司马懿出山之战开始,我们需要给他找个身边人,就算司马爸爸本身也是军师出道的。这个人只有与其一直关系非常好的蒋济最为适合。虽然蒋济在史实路线中,与高平陵之后就含恨去世了,但是如果司马懿真的履行诺言从而不杀曹爽的话,我想蒋济也肯定会乐意继续给司马懿贡献智慧的,从而成为晋国真正的智囊军师。什么你说贾充?那只是个专业背锅干坏事的好吧?
虽然在魏国蒋济只能算是二三线谋士,但是他在魏国的戏份也是很足哦。早在208年的第一次合肥之战,他就曾智退孙权,后面在樊城、石亭,蒋济都有关键性谏言,还曾在三路伐吴时与曹仁一同进攻濡须口,戏份极为充足。
人物互动方面,司马懿是cp自然不提,同乡刘晔、批评过的夏侯尚,都可以和他产生互动。
总的来说蒋济在正始之变中的作用与态度,都非常类似陈泰,二者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雷同。好在武将形象差别较大,就算一起登场也不会有过多的重复感。总之蒋济这人,转正在魏则合理,转正在晋则合情。
预计转正时间:359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真三国无双7专区
责任编辑:Shy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