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朝,商人们觉得冰食有利可图,再加上制冰方法简单,纷纷拿着各种各样的冰食到市场上卖。这个时候,除了王公贵族,有钱同样可以来上一碗。
元朝时,人们更是给冰食玩出了花,做出了一种加上水果和牛奶的冰食,还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冰酪”。
元世祖忽必烈敲喜欢美味的冰酪,并将之列为宫廷消暑食品,后经过御厨的多次改良风味更佳。忽必烈还曾降旨,不得将冰酪的制法外传。
但凡事总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马克·波罗。
马克·波罗来访时,忽必烈不仅将冰酪赏给他吃,还将制作方法悉数传授,而马克·波罗将冰酪的制法带回了意大利。
可能由于硝石不易获得,“硝石制冰”的方法渐渐的也没什么人使用,到了清代,藏冰业高度发达,当时冰窖还分为了官窖、府窖和民窖。
据《大清会典》记录,清代在紫禁城、景山、德胜门外、正阳门外都设有官窖,共计18座,并且,仅紫禁城中的官窖就有2.5万块藏冰。冰饮变得非常普及,冰价也随之暴跌。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京师暑伏以后,则寒贱之子担冰吆卖,曰冰胡儿”,这“冰胡儿”就是古人版的冰棍了。除了“冰胡儿”之外,酸梅汤等各式冰饮层出不穷,可真叫古人好好享受了一把。
除了在吃上面享受外,古人们在用和住方面均有神器,首先就得说扇子
历来中国就有“制扇王国”之称,材质也是五花八门。
早在远古时代,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我们的祖先就用随手猎取的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不仅可以挡住太阳,还可以生风,所以,那个时候扇子还有“障日”之称。
后来,扇子的材质越来越结实,人们还给它起了个风雅的名字——“凉友”。不过,除了纳凉外,扇子还可以成为权力、地位、风雅的象征。
古时中国不仅扇子多,瓷器更是多。冰冰凉凉的瓷枕上有一层釉,不仅十分美观,还极具消暑效果。正所谓:“久夏天难暮,纱厨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
这场景,想想就美妙!
就是可能有点硌挺……